背景、问题和分析 一、背景 当前,在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文旅融合作为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要把特色农产品和乡村旅游搞好”。 三元区作为闽西重要的生态与文化旅游区域,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自然景观。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旅游的发展,三元区各乡镇在农文旅融合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如岩前镇的万寿岩文旅小镇,凭借其独特的史前文化遗址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游览;莘口镇的格氏栲森林公园,则以其茂密的森林和清新的空气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然而,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市场需求,三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存在问题 1.规划引领不足,项目同质化严重。部分乡镇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缺乏科学规划和统一布局,导致项目重复建设。大多数乡镇的乡村旅游项目过于依赖传统的农家乐模式,旅游项目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新和特色缺乏创新和特色,难以形成独特的品牌形象和竞争优势。 2.设施与服务滞后,影响游客体验。部分乡村旅游景区道路狭窄、坑洼不平,给游客的出行带来了不便。同时,卫生设施简陋,难以满足游客的基本需求。且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服务质量参差 3.品牌与市场缺失,知名度有限。一是品牌意识薄弱,乡村旅游项目缺乏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足,难以吸引大量游客;二是市场需求不匹配: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4.资金与文化瓶颈制约发展。一是融资渠道有限:农文旅融合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但部分乡镇融资渠道有限,资金短缺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二是文化内涵挖掘不足:由于农业的季节性特点,农旅融合容易出现“潮汐”现象,大多通过“活动+节日”的方式吸引游客,短时间内游客的进入,主要以观光为主,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文化展示形式单一。
建 议 1.强化规划引领,推动差异化发展。制定三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总体规划,明确各乡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入挖掘各乡镇的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同时,加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格局。例如,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如浙江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通过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推动三元区农文旅融合发展。 2.提升设施与服务水平,改善游客体验。加大对乡村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改善道路、卫生设施等条件。同时,引进和培养专业的经营管理人才,提高乡村旅游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通过提升设施与服务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旅游体验。 3.加强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提升知名度。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乡村旅游项目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力度。通过举办各类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参与旅游展会等方式,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注重市场调研和游客需求分析,开发多样化的乡村旅游产品,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同时,利用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4.拓宽融资渠道与挖掘文化内涵,促可持续发展。设立农文旅融合发展专项资金,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文旅融合发展,多种方式吸引资金投入。同时深入挖掘三元区的文化内涵,加强与高校、文化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发文化旅游产品,提升文化内涵和品质,创新文化展示形式,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通过拓宽融资渠道与挖掘文化内涵,为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和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