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问题和分析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今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冰雪经济、银发经济。”“首发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城市间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既能为消费者带来新的消费体验,带动形成新的消费增长点和消费市场,又能打破“千店一面”的传统商业格局,盘活、升级传统商圈,快速提升城市热度;还能带动、吸引区外消费力的流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 建 议 三元区作为三明中心城区,发展“首发经济”有着三明得天独厚的优质土壤,为此建议: 一、走“新”与走“心”并行,强化要素供给。对政府而言,走“新”更走“心”,提供更多的优质政策制度供给。突出走“新”。目前,上海黄浦、徐汇、普陀等区相继出台“首发经济”支持政策。上海市将为品牌新品首发、首店入驻提供更有利的支持政策,还将支持首发经济行业组织建设,促进首发经济健康发展。建议出台我区《关于加快发展首发经济政策措施(试行)》,“首发经济”进展场、进秀场、进商场,打造一批高品质的首发地标,为赋能三明“首发经济”。突出走“心”。探索建立品牌首店和新品首发的“线上+线下”综合服务体系,做好首店准入和新品首发的“事前服务”,谋划证照代办、“一对一”指导等“对接服务”,对首店入驻和新品“首发、首秀、首展”等活动放宽审批条件,将新品首发和首店旗舰店品牌列入“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加强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营造良好发展氛围。 二、“原创”与“引入”并重,集聚新锐品牌。品牌特别是时尚、品质、新潮的新锐品牌是首发经济的源头。集聚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区外品牌和有较强引领力的本土品牌,是推动首发经济发展的首选项。注重原创,着力培育元产新锐品牌。在自媒体活跃的背景下,躺在“舒适区”的评比获奖式品牌已难以取悦年轻消费者,而借助新技术、新渠道、新传播手段的“新、奇、特、潮”爆品正在逆袭。要引导元产传统品牌、优势品牌、特色品牌的市场主体,如:鼓励客家饭店、恩泽店、列西猪脚店、陈大余庆堂、莘口熏系列等三元老字号升级改造为旗舰店,洞察消费变化和品类趋势,植入互联网基因,打出“媒介投放+全域种草+信息流投放+直播+私域”的立体组合拳,多形式、多维度、多触点打造一批“内容为王”的元产新锐品牌。注重引入,招引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发”直接体现在消费客群能在第一时间买到最新、最潮、最时尚的商品和服务。不首发、无时尚,作为三明主城区,要抢抓上海三明对口合作、泉州三明山海协作机遇,深度融入区域合作,主动承接上海进博会、9·18厦洽会、11·6林博会等重量级展会的溢出效应,让更多品牌选择三明三元,将我区打造成为国内外品牌首店登陆三明的第一站。 三、“创新”与“焕新”并举,提升品质业态。首发经济自带创新属性,实现了从概念形成、产品设计、测试验证、生产制造到市场推广和售后服务的全链条创新。无论是培育元产原创品牌,还是引入区外品牌,或保持既有首店首发“热度不减”,都要把“创新”“焕新”作为核心驱动力。强化产品创新。要瞄准市场需求,以品质为核心,强化前端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比如,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技术攻关,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提升重点产业链中消费终端产品的质量。推动业态焕新。聚焦消费体验,以客户为中心,推动后端业态焕新和服务提升。持续推动商贸、文旅、体娱、康养、休闲等传统业态智慧化、场景化转型,实现线上线下融合、跨界混搭融合,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时尚化、沉浸式服务。加快传统场馆、商圈和文旅体娱载体的转型焕新,推出场馆+首展、街区+首店、景区+首游等新业态新场景,支持业态主体与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合作,提升三元新锐品牌美誉度。 四、“特色”与“优势”融合,丰富产品供给。首发经济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应立足本地的产业优势、文化特色和资源禀赋走因地制宜发展之路。基于三元厚重的工业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旅资源,培育更多首店,让首发经济加快形成规模和集聚效应。推动跨界融合,推进一二三产业态深度融合。聚焦钢铁与装备制造、氟新材料产业,鼓励企业由以产品制造为中心向以提供产品、服务和整体解决方案并重转变,比如,氢水养猪项目,打造合作养殖、生猪销售、全猪宴整条产业链,将一产、三产融合发展氢水产业新业态。推动文旅融合,打造高品质的首发地标。依托三明市国家文明城、旅游城、园林城、卫生城、双拥模范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等“六城”的城市标识,将“首店经济”打造成为城市发展的“金娃娃”。一手探索将爱琴海、旧新华都、夏商百货周边等老城区地块打造三明“首店经济”街区。一手深度挖掘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元素,结合海峡两岸万寿岩科技节、大地艺术节、龙舟赛、桨板赛和“金九艾粿节”等传统活动,用新潮有趣的方式让历史与现代“对话”,讲好三元好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