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中日友好医院 重症医学科 副主任医师 李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逐年攀升。 据统计,75%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 这些疾病若管理不当,可能引发心肌梗死、脑卒中、呼吸衰竭等危及生命的急危重症。 本文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为老年朋友讲解如何通过科学管理慢性病,筑牢健康防线。 一、认清"沉默的敌人": 老年人常见慢性病风险 1. 高血压:血管的"无形压力" 危险信号:头晕、头痛、耳鸣(但多数无症状)。 严重后果:脑卒中(出血或梗死)、肾衰竭、主动脉夹层、急性心肌梗死。 典型案例:张爷爷长期未规律测血压,某天突然晕倒送医,确诊为脑出血。 2. 糖尿病:甜蜜的"慢性毒药" 危险信号:口渴多尿、手脚麻木、伤口难愈合。 严重后果:糖尿病足截肢、眼底病变失明、酮症酸中毒。 数据警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是常人2~3倍。 典型案例:李奶奶平时血糖控制不佳,某天突然晕倒送医,确诊为酮症酸中毒(高渗昏迷)。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的"枷锁" 危险信号:活动后气促、晨起咳痰、反复呼吸道感染。 严重后果:呼吸衰竭、肺心病、气胸。 数据警示:呼吸频率持续高于30次/分。 典型案例:杨爷爷有老慢支,平时没仔细检查,也没认真治疗,某天突然晕倒送医,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肺性脑病)。 二、慢性病管理 "五驾马车" 1. 监测记录:做自己的"健康管家" a准备专用记录本,记录每日血压/血糖值(建议测量时间:晨起空腹、餐后2小时)。 b使用大字版电子血压计、语音播报血糖仪。 c每月整理数据,复诊时带给医生参考。 2. 规范用药:安全用药"四要四不要" 一定要 千万不要 按时按量服药 自行增减药量 了解药物副作用 轻信保健品替代药品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多种药物随意混服 使用分药盒提醒 凭感觉停药 3. 饮食管理:餐桌上的"健康密码" 高血压:低盐食谱(<5克/天),多吃芹菜、香蕉等富钾食物。 糖尿病:定时定量用餐,推荐"拳头法则":1拳主食+2拳蔬菜+1掌蛋白质。 冠心病:每周吃2次深海鱼,用橄榄油替代动物油。 4. 适度运动:量力而行的"活力处方" 推荐项目:太极拳(改善平衡)、八段锦(疏通经络)、水中行走(减轻关节负担)。 安全原则:运动时能正常说话、运动后心率<(170-年龄)次/分。 警惕信号:胸痛、持续头晕、呼吸困难时应立即停止。 5. 心理调适:守护"心灵绿洲" a参加社区老年兴趣班,培养书画、园艺等爱好。 b每天与家人朋友交流不少于30分钟。 c学习正念呼吸法:深吸气4秒→屏息4秒→慢呼气6秒。 三、识别急危重症的 "红色警报" 1. 必须立即就医的6大征兆 a突发剧烈胸痛持续15分钟以上。 b单侧肢体无力、口角歪斜。 c呼吸困难伴口唇发紫。 d意识模糊或昏迷。 e持续呕血/便血。 f高热(体温>39℃)不退。 2. 家庭急救"四要四不要" 一定要 千万不要 第一时间求救(120或邻居) 过长时间等待或观察 记住发病时间和症状变化 随意搬动或摇晃病人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 给意识不清病人喂水喂药 会摸病人股动脉或颈动脉搏动 自行开车送危重病人 四、构建健康支持网络 1. 家庭关爱"四个一"工程 a每天一次健康问候。 b每周一次家庭药箱整理。 c每月一次陪同复诊。 d每年一次全面体检。 2. 善用社区医疗资源 a签约家庭医生服务。 b参加免费健康讲座。 c使用智慧养老设备(如跌倒监测手环)。 3. 建立应急信息卡 随身携带包含以下信息的卡片:[姓名]、[血型]、[主要疾病]、[长期用药]、[过敏史]、[紧急联系人电话]。 慢性病管理就像养护一棵大树,日常的浇灌修剪虽琐碎,却能避免狂风暴雨时的倾倒之危。 希望每位老年朋友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用积极的行动守护生命。 请记住:今天的细心管理,就是明天远离ICU的最佳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