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卫生健康 > 
慢性病包含哪些疾病?日常如何预防?
2025-07-15 14:30:00  来源:爱健康医学平台  责任编辑:王思媛  

随着人口的老龄化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所引起的人们生活方式与习惯的变化,慢性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死亡的首要原因。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全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起病隐匿,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并不是特指某种疾病。

慢性病包含哪些疾病?

1、呼吸系统: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慢性肺心病、慢性呼吸衰竭、矽肺、肺纤维化;

2、循环系统:慢性心力衰竭、冠心病、先天性心脏病、高血压、心脏瓣膜病、慢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心肌疾病、慢性心包炎;

3、消化系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结核、慢性肠炎、慢性腹泻、慢性肝炎、肝硬化、慢性胰腺炎、慢性胆囊炎;

4、泌尿系统:慢性肾炎、慢性肾衰、泌尿系慢性炎症;

5、血液系统:慢性贫血、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慢性淋巴瘤;

6、内分泌系统: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糖尿病、甲亢、甲减;

7、代谢和营养:营养缺乏病、痛风、骨质疏松;

8、风湿性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系统性硬皮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严重);

9、神经疾病:脑血管病、多发性硬化、震颤麻痹、运动神经元病、重症肌无力;

10、精神疾病:精神分裂症;

11、其它:结核、股骨头坏死、慢性骨髓炎。

最常见的10种慢性病

第1种

肝硬化

第2种

糖尿病 

第3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4种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第5种

慢性肾功能衰竭 

第6种

贫血

第7种

慢性心力衰竭 

第8种

消化性溃疡 

第9种

脑出血(脑阻塞)

第10种

冠心病

导致慢性病的因素

◆ 遗传因素:与遗传基因变异有关。 

◆ 环境因素:年龄、体重超重与肥胖、长期过量饮食、运动量不足、营养失衡、吸烟与饮酒、病毒感染、自身免疫 、化学毒物接触等因素。

◆ 精神因素:精神紧张、情绪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

如何有效预防慢性病?

《中国防治慢性病中长期规划(2017-2025年)》指出,防治慢性病主要策略和措施是:

1.加强健康教育,提升全民素质

2.实施早诊早治,降低高危人群发病风险

3.强化规范治疗,提高治疗效果

4.促进医防协同,实现全流程健康管理

5.完善保障政策,切实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6.控制危险因素,营造健康支持性环境

7.统筹社会资源,创新驱动健康服务业发展

8.增强科技支撑,促进检测评价和研发创新

日常预防慢性病也尤其重要,那么,我们该如何有效预防呢?

01

健康均衡的饮食方式

在预防慢性病的时候要注意健康均衡饮食,限制过多脂肪、刺激性和盐的摄入,多摄入蔬菜水果;禁烟限酒,吸烟可显著增加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脑卒中等疾病的发生,无异于慢性自杀,过量饮酒可导致急性酒精中毒,急慢性肝炎,高血压等慢性疾病发生的危险,应适量饮酒。

02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老年人离开工作岗位,不再是经济社会活动主体,特别是空巢、独居的老年人,很容易发展到离群寡居的状态。老年人需要认识到这些可能出现的问题,调整心态,主动参与家庭、社会活动。如通过郊外游玩、听听轻音乐、练瑜伽等适合自己的放松方式,才能应对各种疾病的发生。

03

适量运动,提高自身免疫力

适当的体育锻炼可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可采用慢跑,快步,游泳、骑自行车、爬山等形式的体育活动,每次活动,一般以30到60分钟为宜,强度因人而异。

此外,要避免久坐,减少日常生活中坐着和躺着的时间,每小时起身活动至少几分钟,起身倒杯水、伸伸臂、踢踢腿、弯弯腰,减少久坐等静态时间。

04

早期防病特检

慢性病具有病程长,病因复杂、健康损害和社会危害严重等特点,慢性病早期几乎没有症状,一部分病人初期很难发觉,传统检测极难检出,一旦检出,则大部分为中晚期,这给慢性病的及早控制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有必要定期进行早期慢性病特检。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2023011923号-1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三明市三元区融媒体中心.公益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