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慢性病正在越来越多地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高血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等非传染性疾病不仅病程较长,且危害显著,引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的几率提升,甚至还有患者因为心血管疾病,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突发心梗,抢救无效离开人世。这些非传染性疾病病程长达数年甚至是数十年,每拖一天,对我们的心、脑、肾等关键器官的损伤就会加深一分,最终可能会引发瘫痪、器官衰竭等。更加令人警惕的是,慢性病正在表现出年轻化趋势,20岁查出高血压、30岁查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种种活生生的案例都意味着慢性病的巨大危害。 世卫组织的相关研究表明,60%的健康寿命取决生活方式,而熬夜、久坐、高糖饮食等习惯则会导致患者的疾病进程加快,可以说慢性病的进展和生活方式有相当密切的关联。那么如何做好慢性病管理?如何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接下来就让我来为您介绍吧。 什么是慢性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比较常见的慢性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脑卒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恶性肿瘤等,此类慢性病都是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4年)》,中国人口中,高血压患者达到3.5亿人;血脂异常人口有4亿人;糖尿病人口有1.4亿人,居于全球首位。 慢性病的发生与遗传、年龄等不可控因素相关,但更和各种负面的生活习惯脱不了关系,如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吸烟酗酒、长期精神紧张等都会显著地增加慢性病的出现几率,慢性病是很难彻底治愈的,许多患者认为自己只要患慢性病,就需要终身吃药。那么患上慢性病就真的“没救”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慢性病虽然难彻底治愈,却可借由早期干预控制进展。 慢性病的常见诱因 不良饮食习惯 长时间的高盐、高脂、高糖饮食是慢性病的主要引发原因,我国居民日均盐摄入量在10g左右,远远超过《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内的5g推荐量要求,盐分摄入增多带来的便是血压的升高。此外过量摄入油炸食品和高糖食物会引发肥胖,进而诱发糖尿病,对经常吃外卖的人而言,糖尿病风险比在家就餐者高29%。 缺少运动 许多人习惯久坐,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不愿意出门运动,也可能是每日因工作限制,久坐将会导致身体代谢速率下降,脂肪堆积引发胰岛素抵抗,是糖尿病的重要诱因。相关数据显示每周运动不足150分钟的人群,无论是高血压还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都要明显高于经常运动的人。 吸烟喝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压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吸烟者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发病率是不吸烟者的2~4倍,脑卒中风险增加1.5倍,无论烟酒都是容易引发慢性病的不良生活习惯,对喜欢喝酒的人,长时间过量饮酒会导致肝脏代谢功能受破坏,甚至在时间推移下逐渐发展为肝硬化,同时酒精热量高易导致肥胖,还会直接刺激血管引发高血压,日均饮酒超25克者,高血压风险比不饮酒者高57%。 长时间的精神压力 目前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许多年轻人持续承担着巨大工作压力,加上情绪紧绷,便很有可能导致自身分泌过量皮质醇,激素长期偏高不仅会导致胰岛素敏感性受到抑制,进而升高血糖。 肥胖 BMI指数在28以上的人群,会有更高几率出现糖尿病,与正常体重者相比,出现糖尿病的风险是后者的7倍,且高血压风险也会因此而增加,多余脂肪尤其是内脏脂肪会释放炎症因子,干扰我们的身体代谢调节,导致血糖、血脂、血压异常。 年龄增长 伴随年龄的增长,人体的器官会逐渐衰退,在40岁这个分水岭,器官功能日渐衰退,代谢速率逐步降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伴随时间的推移持续递增,对60岁以上的人而言,高血压患病率达58.3%。若直系亲属有慢性病史,发病风险也会显著升高,比如父母一方患糖尿病,子女患病概率便会达40%。 慢性病管理与健康生活方式 定期监测,掌握身体状况 对慢性病患者来讲,需要定期监测身体的关键指标,高血压患者可在家属的辅助或者自行测量的情况下测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周测2~4次空腹及餐后血糖。40岁以上人群每年查血脂、肝肾功能,有家族病史者同时还需要接受胃肠镜等筛查,监测数据要记录,若血压持续≥140/90mmHg或血糖超7.0mmol/L,需及时就医,这是调整治疗和干预的重要依据。 调整饮食,健康吃出来 日常饮食需要严格地控制健康,遵循“低盐、低脂、低糖”原则,每日盐摄入需要低于5克,用香料替代部分盐,在保障口感和味道的同时,切实有效地提升食物的健康系数。同时,主食可以加全谷物,如玉米、燕麦,每天都需要吃12种以上食物,保证蔬菜300~500克、优质蛋白(鱼、蛋、豆制品),同时还需要重点做好对高糖零食的摄入控制,如果实在想要吃些甜甜的,可以使用水果替代甜点,合理搭配。 坚持每日运动,增强体质 根据自身情况选运动,高血压患者选散步、太极拳,糖尿病患者做快走、游泳,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左右,每周至少运动5天。 戒烟限酒,减少慢性病伤害 吸烟的慢性病患者要立即戒烟,可借助戒烟药物或咨询医生,戒烟后3个月血压下降,1年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风险降低50%;限酒能减轻肝脏负担,降低血压波动,减少并发症。 保持良好心态,睡眠充足 良好的心态对慢性病管理的支持是相当显著的,具体而言,可借由冥想、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同时您也可以多与家人、朋友沟通,每天都保证至少睡眠7~8小时,23点前入睡。 综上所述,慢性病是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明确传染性生物病因的疾病总称,慢性病的关键是“慢”,它并不像感冒发烧般突然发作,而是悄悄发展,做好慢性病管理才可以更好地抵御慢性病影响,提升生活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