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卫生健康 > 
慢性病防治小知识
2025-08-27 18:22:00  来源:兰西中医医院医共中医体院区远大分院  责任编辑:王思媛  

为积极推进癌症防治工作

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今天就来推送一些“干货”

助力大家预防慢性病

高危因素有吸烟、饮酒、不健康饮食等,常见有冠心病、脑卒中、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针对具体疾病进行治疗,需长期应用药物。

注意啦,慢性病不是一个病,

而是一类疾病!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因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总死亡88.5%

其中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死亡比例为80.7%

癌症防治

1.【癌症定义】癌症是严重危害群众健康的慢性病,其发生是多因素、多阶段、复杂渐进的过程,从正常细胞发展到癌细胞需要十几年到几十年时间。致癌因素复杂,包括化学、物理和慢性感染等外部因素以及遗传、免疫、年龄、生活方式等自身因素。

2.【癌症预防】吸烟、肥胖、缺少运动、不合理膳食习惯、酗酒、压力过大、心理紧张等都是癌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戒烟限酒、平衡膳食、适量运动、心情舒畅可以有效降低癌症的发生。

3.【癌症筛查】规范的防癌体检能够早期发现癌症。目前的技术手段可早期发现大部分常见癌症,如使用胸部低剂量螺旋CT可检查肺癌,超声结合钼靶可检查乳腺癌,胃肠镜可检查消化道癌等。

心脑血管系统疾病防治

1.【高血压预防】预防高血压,从每一天做起:限盐减重多运动,戒烟戒酒心态平。

2.【高血压诊断】血压超过130/80mmHg即应引起关注,随着血压的升高,可能对心、脑、肾产生危害。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可诊断为高血压,并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和药物治疗。

3.【高血压治疗】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每天需服用1次的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一般高血压患者血压降至140/90mmHg以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如能耐受,应降至130/80mmHg以下。

4.【冠心病症状】胸痛或不适、呼吸困难、疲劳和乏力、心跳过速或过缓、头晕和晕厥是冠心病常见症状。心绞痛是冠心病加重的重要症状,心梗则是冠心病的最严重后果。

5.【冠心病预防】预防冠心病,要控制血压;保持合理饮食结构,减少热能摄入,避免超重;防治高脂血症;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避免长期精神紧张,过分激动;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6.【冠心病治疗】冠心病患者应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控制心肌缺血症状,降低心梗和死亡风险。如服用抗血小板药物、β受体阻滞剂、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

7.【脑卒中定义】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一种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引起脑组织损伤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 

8.【脑卒中预防】预防脑卒中发生或复发,要清淡饮食;适度增强体育锻炼;克服不良习惯,如戒烟酒、避免久坐等;防止过度劳累;注意防寒保暖;保持情绪稳定;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发现问题早防早治。

9.【心脑血管疾病预防】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措施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危险因素,戒除烟酒,及早发现冠心病和脑卒中的早期症状,及时治疗。

糖尿病防治

1.【糖尿病好发人群】年龄大于40岁、超重与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久坐不运动、具有糖尿病家族史和妊娠糖尿病史的人,即为糖尿病高危人群。

2.【糖尿病症状与诊断】糖尿病是以血糖升高为特征的代谢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轻),糖尿病典型症状并空腹血糖水平≥7.0mmol/L或一天中任一时间血糖≥11.1mmol/L,或糖化血红蛋白≥6.5%,可诊断为糖尿病。 

3.【糖尿病预防】保持合理膳食、经常运动的健康生活方式对于预防糖尿病至关重要。通过饮食控制和运动,可使糖尿病前期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下降35%~58%。

4.【糖尿病预防】建议健康人群从40岁开始每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建议糖尿病前期人群每半年检测1次空腹血糖或餐后2小时血糖。

5.【糖尿病治疗】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健康教育和血糖监测是糖尿病的五项综合治疗措施;降糖、降压、调整血脂、控制体重,戒烟限酒、控油减盐、增加体力活动,可明显减少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6.【甲状腺疾病筛查】甲状腺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对于维持机体的正常生长、促进新陈代谢、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等方面至关重要。居民可通过查血(甲状腺功能检查)和彩超(甲状腺彩超)筛查甲状腺疾病。

7.【高脂血症危害】血脂异常,往往提示机体代谢能力下降,饮食生活习惯不健康,高血脂虽然看似不疼不痒,但这种状态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等慢性疾病的风险都有所关联。

8.【高脂血症策略】对需要降脂的人来说,需要注意控油脂、控酒精、控糖、控精白淀粉,高危人群应限制胆固醇摄入量。选择合理的膳食模式有助于血脂维持正常水平。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

1.【慢阻肺危险因素】慢阻肺是一种可以预防和治疗的肺部疾病,与接触烟草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引起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

2.【慢阻肺症状】慢阻肺主要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喘息和胸闷,还会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慢阻肺的早发现早治疗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

3.【慢阻肺危险人群】40岁及以上人群伴有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具有吸烟史、职业粉尘暴露史、化学物质接触史、生物燃料烟雾接触史、慢阻肺家族史等情况,应警惕慢阻肺,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肺功能检查。

4.【慢阻肺预防】慢阻肺患者需要做好长期自我管理,可在医生指导下戒烟、接种流感和肺炎球菌疫苗、坚持长期规律用药、合理膳食、适量进行康复训练、长期家庭氧疗等,可有效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

5.【慢阻肺治疗】慢阻肺患者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通过肺功能检查可早发现、早治疗。目前,我国二级及以上医院可开展肺功能检查和慢阻肺诊断。

6.【呼吸系统疾病好发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器官功能减退,老年人免疫力降低也、为病原菌的侵入和繁殖提供有利条件,吸烟是呼吸系统疾病的诱因之一。

7.【呼吸系统疾病预防】避免烟草使用,减少室内外空气污染,是预防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2023011923号-1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三明市三元区融媒体中心.公益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