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元区的山林间、湿地旁,白鹇踱步林间,山斑鸠掠过树梢,凤头鹰穿梭云端。这片土地上,护鸟爱鸟的行动从未停歇,从法律宣传到科技监测,从联合巡护到救助护航,三元区正用全方位的守护,为鸟类筑起温暖家园。 《展翅(凤头鹰)》黄兰 摄 科普先行,让爱鸟意识扎根人心 《花中精灵(绣眼鸟)》周育忠 摄 “保护野生鸟类,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生态家园!”近年来,三元区林业局紧扣 “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 等关键节点,把科普课堂搬到镇街集市、校园课堂、企业车间和林区地头。现场答疑解惑、发放宣传材料、张贴保护公告、悬挂醒目标语,再加上流动的广播车、乡村里的 “大喇叭”,多形式、接地气的宣传,让 “护鸟爱鸟” 的法律知识和生态理念深入人心。 《岩顶小憩(白鹇雌鸟)》黄三定 摄 一场“万物和谐 有灵且美”线上图片展引发热烈反响,全市摄影爱好者踊跃投稿449幅作品,每一张照片都定格了鸟类与自然共生的美好瞬间;《三元青山绿水引众鸟翔集》宣传视频播放量超2800次,让更多人看见三元区的生态之美。2024年以来,全区已开展科普宣传活动25场,发放材料8400份,670余名群众直接参与学习,越来越多的三元人从 “旁观者” 变成了 “守护者”。 科技助力,给鸟类装上 “安全监控” 《五彩森林(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黄海 摄 在三明莘口格氏栲自然保护区,全省野生动物监测全景VR视频直播系统,正“凝视” 着林间动静。通过这套系统,工作人员能实时观测到野生动物的活动轨迹,今年9月4日,格氏栲保护区野保相机首次拍摄到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眉山鹧鸪。 除了 “全景 VR 眼”,保护区里还藏着不少 “监测利器”:35台野保相机隐蔽在密林深处,42个高清监控探头覆盖关键区域,8台语音宣教播放器在7个自然保护地重点监测地点循环播报保护知识。这些科技设备如同 “隐形卫士”,既为鸟类活动留下珍贵数据,也为精准保护提供科学支撑。 多方联动,织密鸟类 “守护安全网” 《岁月静好(山斑鸠)》黄兰 摄 “发现一张非法捕鸟网,立即前往拆除!”接到线索后,三元区林业局联合森林警察大队工作人员迅速行动,一场“清网行动”在林区展开。 5月12日,救助5只小白腰雨燕 为从源头守护鸟类安全,三元区构建起 “区域协作、部门联动、群防群治” 的保护网络。森林警察、林业干部、市场监管人员组成联合执法队,开展 “全国保护鸟类活动和打击非法猎捕贩卖鸟类专项行动”严查非法猎捕、交易鸟类行为;“一林一员” 护林队伍采用 “步巡 + 车巡” 模式,穿梭在林区、鸟类栖息地,拆捕鸟网、清捕猎夹、除套索,一点点修复着鸟类的生存空间。 5月18日,救助1只暗绿绣眼 而当鸟类受伤遇险时,三元区的 “救助通道” 总能及时开启。从 2025年格氏栲保护区野生动物救助记录可见,工作人员已先后救助小白腰雨燕、斑头鸺鹠、黑脸噪鹛等多种鸟类。每一次救助,都是对 “生命至上” 的践行。 8月8日,救助1只凤头鹰 《群舞(白眉鸭)》魏辉明 摄 如今的三元区,山林更绿,鸟儿更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正徐徐展开。护鸟爱鸟没有终点,三元区将继续以行动为笔,以责任为墨,守护好飞鸟家园,让灵动的羽影永远成为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