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的增长带来力量的衰退,居家生活中,老年人常因身体状况面临一些困难,原本熟悉的家突然变得不方便了,该怎么办? 一把助浴椅、一个扶手、一个报警器……这些不起眼的小设施,让老年人在面临“如厕难、出行难、洗澡难、生活难”等大问题时,有了应对的好帮手。 在三元区,今年已有138个银龄家庭,通过政府大力推动的居家适老化改造“焕新”行动,开启更安全、更舒适的晚年生活。2025年,这项“探索共同富裕实践路径推进适老化改造工作”加速推进,悄然改变着部分家庭的养老图景。 乡建乡创推动 适老空间焕新 楼栋青瓦红砖,道路宽敞整洁,彩绘栩栩如生……走进三元区岩前镇,焕然一新的环境正在提升人们居住的舒适度。 2019年起,岩前镇聘请专业团队入驻开展“陪伴式”服务,通过打磨每一个可感可知的细节,写下令人满意的民生答卷——在改造村貌的同时,团队还对老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提升住宅宜居度。 沿着溪流行走,一路绿树如茵,鸟语花香。姜文静的公婆家,就坐落在推窗即景的岸边。 将适老化改造工作融入乡建乡创的成果,团队在这户农家交出了“优秀答卷”——小坡团队压出防滑纹,解决了下雨长苔路面湿滑易摔倒的情况。走进小院,“福”字框架的置物架上整齐堆放着农户生活所需的柴火,拿取木柴时再也不会出现柴堆塌陷和柴棍滚落情况,院子整洁宽敞,别有景致。 姜文静正拿着刚洗好的衣服准备晾晒。她倚靠在木质栏杆边说道:“我的腿脚不方便,以前晒衣服的时候好几次从这台阶上摔下去。”为此,团队成员加装栏杆,时刻保护着姜文静的安全。 岩前镇姜文静公婆家改造后一角(岩前镇党政办供图) 从晒衣区到厨房的路上,团队贴心地安装了雨棚,免去了撑伞收伞的麻烦。 从进门到屋院,从防护栏到雨棚,一体化适老化设计让姜文静和家人在田园般的环境中,找到了“专属”的安全感。 作为全区最早开始适老化改造的镇街,岩前镇乡建乡创团队把握老人需求制定的“一户一策”得到广泛认可,也让该镇后续和全区的适老化工作推广有了可借鉴的经验。 黄光裕多年前因高血压引发中风后行动不如从前自如,现在父母和他一起住,由父母照顾着他的饮食起居。 然而,即使住在一起,也无法全天候守护。父母年事已高,不少“伸出手、扶一把”的事也变得吃力。 厕所是老人行动“高危区”,如今在马桶、扶手和坐式洗澡椅的帮助下,黄光裕实现自主如厕和洗浴。门前又有了水泥护坡和扶手,父母那颗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 岩前镇黄光裕家改造后的扶梯。(岩前镇党政办供图) 今年以来,岩前镇紧盯政策导向,通过多方资金拼盘,逐步扩大改造覆盖面。精选最了解当地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的农村工匠,在节约成本、方便快捷的同时,也提高了当地住户的适配度。工作人员跟踪回访,听取入住反馈,对改造成果进行微调,确保效用最大化。 小改造提升 居家养老便利度 8月28日,白沙街道群一社区毛福明大爷来了常客——社区工作人员。 “大爷,上次给您买的适老化设备都装上了吗?”工作人员涂政涵关切地询问,就在这时,他看到了摆放在过道上的坐浴椅,热心地帮忙安装起来。 毛大爷家中只有他和老伴儿。毛大爷偏瘫数年,是街道适老化改造的重点对象。环顾小家各处,感应灯、报警器、防撞条……小小的细节体现着街道工作中对老人家庭周全的考虑。 “这个智能门锁可好用了!以前每次回家都要掏钥匙开门,我这身体又不利索。现在只要停在门口,门就自动打开了!”说起智能门锁,毛大爷赞不绝口。 如今,起夜时感应灯自动开关,若是不小心摔倒报警器及时往子女手机上发送警报。虽然这个小家里只有两位古稀老人,但这些来自“科技”的照顾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关怀,让他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居家改造一小步,幸福养老一大步。适老化改造这项惠民生服务要办到百姓心坎上,除了政府资金要用在刀刃上,设身处地为老人着想,才能改出好口碑。 家住洋溪镇上街村的黄爱娇,患有帕金森免疫系统疾病和类风湿骨质疏松症。此次适老化改造,镇政府为她家多处安装安全扶手,对卫生间和淋浴房进行蹲改坐改造,安装了恒温花洒。 洋溪镇黄爱娇家卫生间马桶蹲改坐。(三元区民政局供图) 黄爱娇爱人余信梁感叹,改造后的设施不仅让爱人行动更加安全,家人照顾起来也顺手方便很多。 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三元区不断满足老人居家时防滑、采光、保温、照明、通风等需求,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人感受政府之用心。 7月初起,陈大镇着手适老化改造工作,到8月中旬,两批共18户适老化改造圆满完成。 在棕南村村民刘开坤家里,妹妹正为他准备午饭。刘开坤儿时因病丧失了说话功能,妹妹退休后开始了一日三餐的照顾。 小小的厨房铺设了防水砖,水滴滴落很快就被吸收,无论是哥哥经过还是妹妹做饭,都不用担心因为水渍而滑倒。 陈大镇刘开坤家的厨房铺设了防水砖。 (陈 渴 摄) 适老化改造在重构“宜老”的居室环境的同时,也重构了老人与社会联系的纽带。 碧溪村村民李上才今年81岁,虽然耳朵听不到,但闲来无事时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周边的美景。 适老化改造改变了他家门前的土坡,还增设了扶手,更加方便的出行设施让李上才“想走就走”。“过去我常常牵着哥哥到外面散步,现在这条十多米的坡安装了扶手,哥哥可以自己去玩了,这个改造真的很好!”李上才的弟弟十分满意。 家门口装上了扶手,李上才大爷可以自己拄着拐杖出门走走了。(陈 渴 摄) 陈大镇副镇长罗薇告诉记者,这次两批改造,基本覆盖了镇上需要改造且自愿改造的对象。“前期对全镇所有符合条件的改造对象进行实地走访调查,以提升居家安全的养老条件以及改善生活出行条件为出发点,为每一户定制这个改造的方案。通过与家属和本人的充分沟通,定下改造方案后邀请适老化改造商家和本地工匠,让老人在家就能看得到好处、摸得着幸福。” 社会各界汇成 助老爱心力量 对于老年人而言,爬不上的楼梯、可能摔倒的地板等,都是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的阻碍。适老化改造旨在通过设施改造、设备更换、科技赋能等方式,消除老年人居家安全隐患、优化住所空间动线、提升智慧服务水平,从而缓解老年人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降低老年人跌倒、磕碰等风险,提升老年人自主活动能力。 白沙街道长安社区给许阿姨配备了助听器。 (三元区民政局供图) 本次适老化改造,是一场多部门的接力赛跑。 区民政局创新筹资模式,筑牢资金保障根基。与市民政局就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工作进行对接,显著充实了适老化改造资金,截至目前,已下拨各乡镇街道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资金共61.5万元。 各乡镇街道民政服务站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询问等方式,全面了解老年人的年龄、身体状况、生活习惯、家庭环境以及对适老化改造的具体需求,建立“一户一档”台账。在改造过程中,及时协调解决各乡镇街道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确保适老化改造工作规范有序推进。 洋溪镇下坑村杨樟娣家,门口新增安全护栏、重建通行便桥。 (三元区民政局供图) 适老化工作的顺利推进,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关注。 在拓宽资金筹措渠道的过程中,区民政局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吸引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踊跃投身适老化改造事业。 在“光彩桑榆·青心护老”行动中,三元青年企业家协会、厦门三明商会、福州三元商会、三元区慈善总会等4家商(协)会,以及多家爱心企业慷慨解囊,截至8月底,行动捐款数近30万元。这些善款,将悉数投入到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适老化改造工作中。 三明美年大健康管理有限公司正是参与捐赠的爱心企业之一,董事长孙嘉凯捐款3万元。长期致力于人民卫生健康事业的他,希望能够通过绵薄之力帮扶困难老人,努力推动老有所医、老有所养成为民生福祉的底色,让发展红利惠及更多需要帮助的群体。 值得一提的是,适逢三明市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补贴实施的契机,围绕“地面和门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厨房设备改造、物理环境改造、智能辅助产品、装修改造”等7类补贴范围,为消费者购置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提供不高于产品实际销售价格30%的补贴,减轻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经济负担,提升老年人居家安全性和便利性。 目前,已完成第一批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商家审核,全区16家商家在云闪付上线。 许多家庭在适老化政策引导下,主动参与改造设计,形成“政府补一点、家庭出一点、企业让一点”的多元协作模式。通过加装防滑地砖、助力扶手、紧急呼叫装置等改造项目,降低老年人居家意外事故的发生频率,促使子女履行赡养责任,以“微改造”惠及“大民生”,实现“居家安老”,助力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 截至9月21日,三元区核销适老化改造补贴931笔,申请补贴金额120.62万元,带动消费433.68万元。 让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从适老化改造入手,三元区让老年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在老年生活中也能托起稳稳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