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三元新闻 > 
《三明日报》专版报道 | 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三元区多措并举推进养老服务工作侧记
2025-11-26 10:00:00 卢素平 张倩茹 来源:三明日报  责任编辑:张敏茜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长者食堂里,烟火气裹着暖意升腾;乐龄学堂上,银发身影透着蓬勃活力;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护理员正为老人掖好被角……这一幕幕温情画面,既是三元区养老服务的生动剪影,更是“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美好愿景的落地实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三元区以民生项目为笔、以初心使命为墨,在养老服务的画卷上精描细绘,从一餐热饭暖透心间到多元照护筑牢安康,再到学堂欢歌激发活力,持之以恒用心付出,最终化作每位老人脸上真切的笑容,让晚晴时光更显温暖绵长。

一餐热饭暖“夕阳”

正午时分,走进沪明长者食堂,窗明几净的大厅里,50多种荤素菜品分区陈列,菜香在空气中弥漫。

老人在沪明社区长者食堂打饭(黄柳青 摄)

“60岁以上老人只需要9.8元,就能吃到两荤两素,再加一碗饭、一碗汤。符合条件的特殊对象,政府还会额外给予2至4元的补贴,进一步减轻老人的用餐负担。”听了负责人陈丽明的介绍,82岁的任大爷点起菜来,他点了15元的清蒸鲈鱼,补5元差价后笑着说:“刷卡自动识别补贴,太方便了!”

便捷实惠背后是安心。后厨里,厨师长邓必珍逐样检查菜品留样,食材溯源台账“一品一码”清晰可查;管理后台上,助餐对象、监管数据、补贴明细实时更新,每日就餐人数、菜单一目了然。对行动不便的老人,19个助餐点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化身“送餐员”,提前摸底、线下点单、保温配送,“前一天报餐,十一点半热饭准到家”的承诺,让100多位失能、困难老人暖胃更暖心。

一碗碗热饭的温度,源自三元区“15分钟便民服务圈”的扎实落地。针对老年群体“做饭难、吃饭愁”的痛点,三元区以“零租赁”形式引进第三方服务团队运营,建成6个长者食堂、19个助餐点,日均服务340人次。运营中采用“个人出一点、企业让一点、政府补一点”的多元筹资模式,补贴标准精准细化:三元区城区户籍且居住在本区的80-89周岁老人,工作日午餐享受2元补助。90周岁以上老人及符合条件的65周岁以上特殊群体(含城市支出型贫困低收入家庭、重度残疾人、重点优抚对象、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成员),工作日午餐享受4元补助,老人凭身份证或社保卡即可精准享受。

近年来,三元区民政局通过规范化引领、协同化监管、信息化服务,搭建起助餐服务监管系统,全数据实时追踪就餐量与补贴情况,既保障服务质量,又通过数据分析优化餐品、平衡成本。智慧升级让服务提质,区民政局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股负责人曹燕华介绍:“我们利用社保卡开通助餐功能,实现卡、码、脸识别,让老人不怕丢卡!”

这套体系结出丰硕成果。2024年以来,全区长者食堂(助餐点)累计提供助餐服务超9万人次,累计发放补贴11.901万元,惠及近9000名特殊群体老人。作为养老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助餐网络与全区16家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2个服务站、54所农村幸福院、20个老年人活动中心联动,实现各类养老服务设施100%覆盖。

城乡发展“一盘棋”,养老服务的暖意下沉到了乡村。如今,在三元区,很多农村幸福院不仅是助餐点,更成了老人的“幸福驿站”,小蕉村便是典型代表。

幸福小蕉村(黄三定 摄)

“开饭咯!”正午的阳光洒进小蕉村幸福院,食堂里烟火气升腾,10多位老人陆续围坐。吴奶奶端着盛满荤素的餐盘,笑纹里浸着满足:“2块钱就能吃热乎饱饭,比自己开火省心十倍!”此前,村里独居老人“做饭难、吃饭凑”是普遍难题。村两委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依托村集体收入补贴建起食堂,不仅每日供应热餐,还配套了棋牌桌、电视机等娱乐设施。如今,老人们吃完午饭围坐聊天、下棋,食堂的烟火气里,藏着农村老人最踏实的幸福感。

一餐热饭暖“夕阳”。从城区到乡村,这张越织越密的助餐网,让三元区的“夕阳红”更添幸福滋味。

多元照看护安康

清晨8时,三元区首家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青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动感音乐准时划破宁静。护理长赵小琴站在队伍前方示范,十几位老人跟着口令抬手、交叉,87岁的蒋怀英指尖跟着节奏灵活翻飞,累了便扶着身旁扶手轻笑:“这里就是我的‘新家’,比在儿女家还热闹!”从厦门回三明后,她成了这个养老服务中心的首位住户。

青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

这是三元区“多元供给”养老模式的生动缩影。

为破解老龄化难题,三元区民政局整合社区设施、盘活闲置资源,在白沙群一、列西青山及群英社区布局嵌入式养老机构集群。据介绍,项目总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设置70张床位,其中:群一社区30张、青山与群英社区各20张。

这种“扎根在社区”的服务模式以“公建民营”方式运营,既保障了照护专业性,又满溢着亲情温度。机构可为半自理、轻度失智失能老人提供24小时照料,还能以日托、助餐辐射周边群体。更让家属安心的是“养老不离家”的便利:耄耋老人李湘玉每天过马路就能探望脑萎缩的老伴,再也不用为“送远郊养老院来回折腾”犯愁,攥着老伴的手反复念叨:“守着你,心里才踏实!”

科技更给这份踏实加了道“安全锁”。青山社区机构的床垫下,藏着无形的生命体征检测仪,无需穿戴设备就能实时捕捉心率、呼吸、睡眠数据,家属可在手机小程序上随时查看。去年深秋凌晨,系统突然报警提示82岁张爷爷呼吸异常,护理员3分钟内拎着急救箱赶到,测血氧、量血压并联动120,及时化解了老人脚底血栓危机。个性化护理方案每3个月更新一次健康评估,让守护更精准。

智慧养老的触角不断蔓延。三元区顺应“互联网+生活服务”趋势,全面梳理并锁定全区300多户孤寡、重度残疾、“以老养老”等特殊困难老年人,整合“平安通”平台和电力大数据系统,配备智能手环、跌倒监测雷达等设备,实现生命体征、用电数据24小时全天候监测,同时构建“异常预警自动触发—信息平台瞬时传导—责任人员短信直达”全链条响应体系,确保风险秒推至网格员、家属,在接收预警信息后,相应村(社区)网格员、民政协理员等迅速拨打电话核实或入户核验,开展临时救助、紧急送医、生活照料对接等处置。至今已成功处置预警76次、救助13人次,有效预防特殊困难老年人跌倒长时间无人发现、突发疾病无法及时就医等风险问题。

如何推动养老服务全覆盖?三元区将目光延伸至千万家庭,以适老化改造和智慧服务为抓手,为居家老人撑起安全伞。2025年落地的家装厨卫“焕新”补贴细则精准发力,涵盖地面改造、智能辅助等七类项目,最高补贴30%且单人封顶2万元,让老人轻松实现居家环境升级。

79岁独居老人王大爷家的变化,正是政策落地的生动注脚。今年8月,他家卫生间铺上防滑地砖,马桶旁装了折叠扶手,淋浴区加了恒温阀,卧室门口安装了感应夜灯——全套改造仅花3000多元,其余全靠补贴。“以前洗澡总怕滑,起夜摸黑找开关,每次都担心自己摔跤,现在踏实多了!”王大爷的话道出了众多老人的心声。

岩前镇姜文静公婆家适老化改造后一角(岩前镇党政办供图)

今年以来,三元区家装厨卫“焕新”居家适老化改造共核销交易1156笔,实际核销金额153.14万元,带动企业销售金额543.32万元,累计争取63.5万元资金,为138户特殊困难老人改造。

老有所学乐无边

10月22日,三元区徐碧街道五路社区长者食堂里香气与笑语交织,一场热闹的寿桃制作活动正在进行。

老年人参加五路社区长者食堂重阳节活动

“重阳节就要到了,这样的活动不仅有趣,还很有意义,我们很高兴!”老人们围坐桌前,在工作人员的耐心指导下揉面、印模、点缀红丝,一个个圆润饱满、寓意吉祥的寿桃逐渐成形。蒸好的寿桃不仅让老人们尝到了动手的乐趣,还被一一送到困难高龄老人家中,让节日的暖意与社区的关爱跨越距离,传递到每位老人心间。

这份银发欢乐还在持续升温。10月27日至28日,“福建三明友邻家缘社会服务中心(沪明社区体验站)项目建设研讨暨沪明社区乐龄学堂开业”系列活动启幕,沪明社区乐龄学堂正式揭牌,《沪明共建孵化基地协议》的签订引来满堂喝彩。活动现场,与会人员围绕养老服务落地、社区食堂与学堂融合等议题座谈交流,实地走访调研三元区社区服务实情,专业主题演讲为基层工作人员赋能,为乐龄学堂的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而在富文社区,乐龄家园早已成为老人们离不开的“幸福驿站”。这片由闽西地质大队无偿提供的场地全天免费开放,暖意日日流淌:红歌合唱队的歌声洪亮震彻大厅,健身操、太极拳队伍一招一式有板有眼;健康讲堂上,老人们捧着笔记本认真记录养生妙招;防金融诈骗课上,78岁的林大爷举着手追着志愿者追问:“陌生链接真的碰都不能碰?”……社区党委书记王琦介绍,辖区老龄人口多、老旧小区集中、困难群体占比高,休闲场地和健康服务资源曾十分短缺,乐龄家园的出现填补了这一空白,让老人在家门口就能学、能玩、能交友。

富文社区乐龄家园 (黄三定 摄)

三元乐龄家园是对现代化幸福社区的创新发展,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延续,也是三元区打造乐龄学堂品牌的缩影。当前,三元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达67561人,占比22.08%,高出全市平均0.92个百分点,相当于每4.5人中就有1位老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老年人的养老和健康水平,三元区根据市委、市政府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工作部署,结合实际探索建立了医养结合服务新模式——“乐龄家园”,构建没有围墙的养老院,让老年人获得触手可及的多功能组合服务,实现养中有医,医中有养。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19个乐龄家园。

为办好养老事业,托举起全家的幸福,三元区紧扣老年人需求,持续加大投入,探索农村老人健康而有尊严的乐享晚年生活之路,全面铺开乐龄学堂建设,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8个乐龄学堂,农村老人不用进城,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服务。

一枝一叶总关情。立足新发展阶段,三元区持续做优养老服务,依托三明医改、林改及文旅等优势,培育“养老+医疗”“养老+旅游”“养老+互联网”等新业态,推动养老服务与健康、文旅、康复辅具等产业深度融合。

从学堂中的红歌传唱,到讲堂上的反诈科普;从城区功能齐全的乐龄家园,到温馨的农村幸福院……三元区正用一个个鲜活的银发场景,勾勒出晚晴幸福新画卷。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2023011923号-1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三明市三元区融媒体中心.公益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