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已至,但三元区岩前镇的田野间依旧绿意盎然,渔塘溪如灵动的玉带般穿村而过。不远处,河道专管员正进行每日一次的巡查工作,用一次次的弯腰和劝导守护家门口的水源。 在岩前村吕厝片区,一处占地约10亩、平整场地3000平方米的闽台青年营地依溪而建,这里不仅是周边居民和游客争相打卡的休闲宝地,更成为闽台两岸乡建乡创理念碰撞的实践平台,吸引着两岸青年携手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动能。
营地走红并持续圈粉,离不开渔塘溪优良的河湖生态。澄澈洁净的溪流水域、稳固安全的滨河岸线、葱郁繁茂的滨水绿植,“人水相依”的生态格局让文旅创意有了扎根生长的沃土,也为两岸融合发展注入活力。 “十四五”期间,三元区对渔塘溪开展两大治水工程建设——总投资2903万元的渔塘溪中小流域治理工程,针对4.63公里河长实施系统性治理,通过新堤防、修复护岸、生态化改造旧堤,为流域筑牢防洪安全屏障;总投资1068万元的渔塘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以8.5公里设计总长为脉络,开展河道生态清淤清障,修复护岸、加固旧堤、新建复合式护岸,种植水生与陆生植物、打造3处景观节点。
两大工程协同发力,实现了“防洪安全、水质提升、生态美化”的综合成效,成为营地优良生态环境的“硬核支撑”。 为了让治水成果长久保持,岩前镇搭建起完善的镇村两级“河湖长制”管理体系,配备2名河长、2名流域河长,组建12人河道专管员生态管护队,通过制定实施方案等规范文件,把管护责任精准落实到每一段河道。借助河长制信息管理平台和“福建数字河湖”巡河定位手机,专管员每日常态化巡河,及时排查解决水环境问题,渔塘溪的“长治久清”有了制度根基。 治水工程与河湖长制共同守护带来的生态红利,让营地在空间打造上尽显巧思:帐篷露营区藏在滨水绿荫里,白天听溪水叮咚,夜晚看繁星映溪,感受自然野趣;滨河戏水乐园使用治理后达标的洁净溪水,是亲子亲水的绝佳去处;多功能舞台以溪岸生态为天然背景,文艺演出与自然美景交融,氛围感满满。欢乐泡泡秀、蒙眼接水、浑水摸鱼等活动安排更是精彩纷呈,山野间铺展着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画卷。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增强绿色发展动能。闽台青年营地的成功,是治水工程筑牢生态根基、河湖长制守护长效发展、文旅创意激活多元业态的结合。从两大工程攻坚改善水环境,到河湖长制常态化守护水生态,再到文旅融合让生态价值转化为民生乐趣,营地不仅成了休闲胜地,更成为三元区“治水+文旅”模式的鲜活样板,为乡村振兴与生态保护协同共进写下生动注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