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4月红军攻打永安县城后,意在争取把永安东面永安沙县明溪三县交界地带(即三元区域),发展成未来红军从永安撤出后的根据地。先后三次派出红军入驻西际,发动群众,帮助建立了党支部苏维埃政府等基层组织和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及筹款扩红工作。 1934年4月18日,红军第一次来到西际,抓住了本村土豪余某,打开谷仓,将他家的3万斤谷子分给贫苦群众,还将他家的大肥猪宰杀掉,切成每份1斤左右,分给全村的贫苦农民每家1份。红军还抓住了土豪罗某,罗某是国民党政府在西际片区征收粮食的仓库保管员,打开仓库有10多万斤谷子,没收归公,为红军筹集了一批粮款。原来这次来西际村的红军,正是武斗士联络的,由他二舅带队的。这支红军小分队是受红九团和永安县革命委员会委托,意在争取把永安东面永安沙县明溪三县交界地带(即三元区域),发展成未来红军从永安撤出后的根据地。 ◆ 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工农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内部 1934年5月10日-17日,红军独立第9团一部在政委方方的率领下来到西际指导开展打土豪做宣传工作,红9团利用原来和武斗士及余宁助的联络关系,利用西际村一带良好的群众基础,着手发动群众,建立组织。在红军党组织和永安方面苏维埃政府的考察下,很快成立了西际乡农会和西际乡苏维埃政府,余宁助、余和顺、张本瑜、余咸宜、余亮钦、余安长等成为骨干和积极分子。农会主席由余宁助担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书是余和顺,文书是张本瑜;西际乡苏维埃政府主席由余宁助担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书是余和顺,文书是张本瑜。在武斗士的介绍下,农会主要骨干余宁助和余和顺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西际乡最早的一批中共党员。同时建立党支部,余宁助任西际村党支部书记,武斗士任副书记,余和顺任委员。这支红军部队走了后,西际乡农会、苏维埃政府、党支部在余宁助、武斗士的带领下,继续保留下来,他们多次在锡光堂召开会议,商议支援红军工作,向红军和中央苏区运送食盐等物资。为保护运送物资,西际乡农会还成立了赤卫队,队长由武斗士担任,成员有余和顺、余咸宜、陈朝绍、余先金、李先书、余文贵等,还把沙阳、柳城、黄沙、莘口一带的村民联络起来参加赤卫队,共同护送和转运物资。 ◆西际乡党支部、西际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6月25日-27日,红军第三次来到西际村。当地大刀会首余庆安纠合周围几个村的大刀会,试图乘红军立足未稳,围攻红军。农会干部很快就知道了当地大刀会的动向,赶在大刀会徒卷土重来之前,报告了红军。红军得到情报后,先埋伏在大刀会徒来西际村必经之路,待大刀会匪徒进入伏击圈后,首长才命令红军战士开枪,一时枪声吓得大刀会会徒如惊弓之鸟,纷纷丢下大刀落荒而逃,红军活捉了匪首余庆安,经过公开审问后枪毙。乘此打败大刀会的大好机会,西际党支部、农会在红军的帮助下,组织西际、柳城、黄沙、莘口一带农民采取计口分田、好田坏田搭配办法分田地。这一带农民已分到田地,进行造册登记和实地插牌,部分农民已经去耕种,直到1935年1月,才被国民党军队反攻。 ◆西际乡党支部、西际乡苏维埃政府旧址 1934年6月27日,西际乡农会动员青年余咸才、陈朝绍、余先金、李先书、余文贵等5人参加红军,当天半夜后4个人一起跟红军走了。这4人都没有文化,不识字,参加红军后都没有和家人通过音讯,可能是在革命斗争中或红军长征途中全部牺牲了。余咸才因为别的原因,没有随红军走,但红军首长赠送了一套红军军装给他作纪念,余咸才把它当作宝贝珍藏起来。直到红军长征后,余咸才的父亲害怕白军迫害,才悄悄地把这套红军军装烧掉了。 ◆西际乡党支部、西际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内部 1934年6月29日,卢兴邦的五十二师一部闯进西际村,抓了两位村民要他们指认谁家住过红军谁资助过红军,村民宁死不屈遭到了毒打。国民党兵见到余氏祖祠门口写着的“红军万岁”,气急败坏下将红军来不及运走的食盐全泼上大粪,并向上峰报告西际是匪区和红军的根据地。随后,几架飞机飞临西际上空,对这个沙溪河流域深山腹地的西际进行疯狂扫射,制造了让人痛恨的“西际惨案”。下午3时,正当村民忙着救人救火之时,飞机再次返回进行二次轰炸,扔下3枚燃烧弹,其中一枚落在村旁昌仔埯山场引起火烧山,造成了几百亩山林过火,大火映红半个天空,漆黑浓烟笼罩了整个村庄。这次“西际惨案”之后,铁匠武斗士从西际村悄然消失了,据说是追随红军部队长征去了。1935年2月余宁助在莘口被卢兴邦军队杀害,年仅34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