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三元区芙蓉新村1幢工业楼4楼业主林先生在约定期限内,收到市皮肤病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的首笔征迁补偿款,他将把其中部分款项作为搬迁补助费转交给租户,投入到新迁场地装修。 1周前,城关街道与林先生完成征迁签约。至此,持续4年的市皮肤病医院业务用房建设项目征迁工作全面“清零”,为区域医疗资源优化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找到牵头人 卸掉“拦路虎” 2020年10月,项目建设申请获批。随着建设用地规模扩增,位于市皮肤医院旁的三明永明车业有限公司和芙蓉新村1幢先后被纳入征迁范围。
被征迁房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复杂的房屋权属关系成为征迁工作推进的第一个“拦路虎”。 永明公司征迁工作是首项任务。城关街道工作人员仔细爬梳公司底数后了解到,该公司拥有大大小小10余个股东,“众口难调”,对于征迁条件,内部难以达成统一意见。 第一步就遇到了阻碍,但这难不了街道工作人员。他们另辟蹊径,拜访了现居福州的原厂书记,请他出面作为牵头人,两次召集所有股东召开会议,共同商讨征迁具体事项。有股东提出,要将同属于公司资产的永明公司相邻的芙蓉新村1幢工业楼1楼一并纳入征迁,这个建议最终被采纳。于是,2021年1月,永明公司征迁工作顺利完成。 雪中送炭 解开心结 更棘手的问题还在后面。在后续工作中,街道工作人员发现,这幢5层楼的工业楼产权分属4个业主,其中第2楼和5楼属于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三明分公司,于2022年4月完成征迁;第3楼属于私人业主,曾表达了较强的征迁意愿,因此在2022年7月顺利征迁;剩余第4楼2024年纳入征迁范围,业主林先生在30多年前将这套房子租给好友,作为三明翔辉服装有限公司办公地点。
林先生早年就职于三明第二服装厂,曾经自己办厂,却因厂址搬迁导致投资失败,但他一直对服装行业充满情怀,因此,并不愿意被征迁。一年多来,在你进我退的拉扯中,第4楼征迁工作推进十分缓慢,甚至处于停滞状态。 “我们一次次在他家楼下等他,和他面对面谈判,发动他的亲朋好友做他的思想工作,都以失败告终。”眼看着征迁期限渐渐逼近,街道办主任陈晓兰和同事们急在心里。 事情终于在今年4月出现转机。城关街道工作人员了解到林先生身体欠佳的情况后,牵线市皮肤病医院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为林先生提供专家会诊的服务,并帮助他转院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进行康复。一个月后,林先生身体有所好转,连日来街道和项目方工作人员对他的帮助犹如雪中送炭,心存感激的他对征迁的态度不再强硬。 精准解难 有序腾房 要签约,腾房是关键。那么,翔辉公司要去往何处?城关街道工作人员铆足了劲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翔辉公司聘用的工作人员均居住在公司附近,若新址较远,公司可能出现用工难题。城关街道多次走访,精准对接公司业主核心诉求,协助寻找新的经营场地,协调解决新场地的用水、用电等需求,并创新提出分期支付征迁补偿款,为业主装修新厂融资,解决后顾之忧,保障被征迁人生产经营平稳过渡,最终得以顺利完成签约工作。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房屋征迁涉及民生,事关被征迁人的合法权益、正当利益。征迁过程中,城关街道工作人员把工作做在前头,把困难想在深处,坚持贯彻“政策宣传入户、诉求倾听到位、补偿安置透明”工作机制,主动上门“一把尺子量到底、一个政策讲到底”,用奔走在一线的辛勤付出换来居民的理解和支持,用脚踏实地的举措为群众化解难题。 “征迁没有可复制的经验。只有用心用情去做,和群众共同努力,群众才会敞开心扉,给予我们工作最大的支持。”陈晓兰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