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当前位置:首页 > 三元新闻网 > 频道 > 走进三元 > 政区改革
三元方言
2013-12-04 17:17:00  来源:  责任编辑:张芳  

   福建省是全国七大地方方言之一,闽方言的所在省份,古南闽八府,上四府,延、建、邵、汀;下四府,福、兴、漳、泉。闽方言又可粗略分为:闽南、闽东、闽北、闽西四个次方言,其中次方言又可分为更加细小的地方方言。所以我省的地方方言极其复杂,但是它们大多的人保留了中华民族古老丰富的传统文化。比如闽南话的南音,福州话的闽剧,仙游的莆仙戏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元区为福建省三明地区的县级区,地处闽中,戴云山、武夷山脉之间的沙溪河谷盆地,系当地古老居民之一,有千年迁居历史。如:邓氏始祖光布公唐末由河南光州固始县随王绪、王潮、王审知人闽,其后次子邓公舜迁居三元。李氏始祖绵万公(约公元1000多年)迁入三元,罗姓始祖人闽唐庚子年(公元820),三元练氏自唐初迁入,林氏始祖禄公东晋泰安三年[公元325]入闽,后林日增迁入三元等等,应该是三元本地方的最古老的居民之一。他们的迁入历史,说明三元本地方言有千多年的历史。三元本地方言的起源,因无史料记载无法考证。据《三山志》记载“西晋永嘉二年(308)中原反荡,江左衣冠人闽者有八姓:陈、林、郑、黄、詹、邱,何、胡是也”。南蛮在战国时代,曾是东南沿海的一个偏远的古越民族建立的小国。公元317西晋灭亡,形成一次北民南迁。

   历史上福建人口民族大融合可分为五个阶段,秦汉至隋唐五代间就有四次高潮:第一次是秦汉时代(公元前334一前110)由外来迁移闽北定居的古越人与古闽人融合形成的闽越族人口约有20万人;第二次是东晋末(307420)由于混战频繁,加上天灾浩劫,黄河流域及关中地区人民流离四散,纷纷人闽避乱,成为南下逃难的一个小支流,而迁徙建安郡的则有数千人;第二次是唐高宗二年(669),朝廷命河南固始人陈政,陈元光父子率官兵眷属及58姓氏人闽,征剿平定泉、潮之间畲族“啸乱”后,军民人口逐渐融合同化;第四次是唐大顺二年(893)河南固始人王潮、王审知进军人闽后,共有三万余官兵民吏及36姓氏定居闽地。

   在三明的世居人口中,大都是从北方中原迁徙来的,他们带来了北方较高水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水利、水耕、冶铁等先进技术,并与当地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开发山区,促进了整个闽西北地区的逐步繁荣和发展,他们的语言与当地的闽越人民一起融合形成福建各地方言。

   三元地域偏僻,接受中原传统文化的影响较小,所以本地方言改变不大,特别是地处福建中部地区,古代的交通极不方便,工农业不发达,文化变迁更不及福建沿海吸收和进化之快,因而大多保留了古代语言的传统。

   三元本地方言,属于福建闽北次方言的一个支流,以永安、沙县话口音为代表,解放前读书都是用本地方言读,不会讲普通话,解放后至今大多数人都讲普通话,年青人对本地方言的淡薄,甚至有的一句本地方言都不会讲,用本地方言读书读报更不会。

   1956年福建省委将三元与明溪合并,易名为三明。从此开发为福建省工业基地,使农工商得以全面发展。支援三明建设大军,从全国各地涌来,城市人口不断猛增。变成多民族、多姓氏、多语言的三元,特别是语言更为复杂,所以不到l万人的三元地方语言就慢慢地淡薄了。因而保护地方方言,是保存当地民俗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