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作品 “抓稳,抓稳抓牢啊!”19日上午,“温暖中国”三明市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一行走进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时,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单腿独立、手拉着手,一起做“我是一棵树”的游戏,现场十分热闹与欢快。 这是一群年龄不一的孩子,尽管老师不厌其烦地重复着教,孩子们也学得很认真,他们的动作却是那么乱,那么生涩,但他们根本不在乎,照样学得很快乐。 “我叫林小雨,今年20岁,我喜欢画画……”一名胖胖的女孩独自坐在一角聚精会神地画画,全然不顾周围的喧哗。当问她缘何不与大家一起参加活动时,她反复说自己爱画画,有点答非所问。 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主任黄碧萍接过话茬说,小雨不仅智力有问题,也患有严重的糖尿病,根本没办法站起来活动,但她爱画画,就先让她坐着画画。 小叶在唱歌 “没有树高,没有花香;我是一棵无人知晓的小草……”小伙子叶平宁突然走出队列,大大方方地跑到大家面前,站得笔挺笔挺的,并摇头摆脑地唱起歌曲《小草》,歌声咿咿呀呀的并不悦耳,但他唱得十分投入。 张军超会背千字文……谈起这些孩子,黄碧萍十分感慨地说,上帝不小心把他们的一扇门给关起来了,但是一定会给他们开启一扇窗,孩子们虽然智力残疾,但是他们会唱歌,会手语操、会背唐诗、会绕口令,思想单纯而善良,懂得感恩。 黄碧萍介绍说,谢小宇虽是成年人,但自理能力还在小孩阶段,以前在家时不愿和人说话,脾气很急躁。来到“乐源”后,变得愿意主动说话,能安静地听人解释,不再随意发火,还爱唱歌跳舞、乐于助人。 孩子们的另一扇窗在哪里?什么时候能够打开?通过什么方法打开?怎么打开?黄碧萍苦苦思索着这些问题,师资和资金等问题成为她顺利开展工作的最大障碍。 孩子们玩游戏 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坐落在梅列区乾龙新村366幢,它的前身是退休干部王毅大姐2006年成立的残疾人托养公益机构“福乐家园”。经过多次辗转, 2015年年底,“福乐家园”志愿者黄碧萍接手“福乐家园”并更名为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 乐源家庭社会服务中心属公益组织,现有25名残疾人,主要为智障者,年龄最小的16岁,最大的已经48岁,都是一群需要呵护的、长不大的孩子。每天早上9点左右,这些“孩子”就会陆续来到“乐源”,然后一起学绕口令、学手工编织、参加体育锻炼、学唱歌或做游戏。 “取名乐源,就希望这里是快乐的源泉,让25名残疾人共享温暖的家。”黄碧萍说,根据目前政府关爱残疾人的相关政策,智障的孩子可以在启智学校接受9年义务教育,之后就主要靠家庭和社会,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走进“乐源”,社会爱心人士多关心和支持“乐源”,让“乐源”真正成为智障人士的乐园。(注:文中残疾人均用化名)(赖全平) 编辑:郑新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