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
你“点”我“亮”,百姓当家——江苏宜兴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观察
2019-07-16 09:36:08  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郑新凤  

新华社南京7月15日电  题:你“点”我“亮”,百姓当家——江苏宜兴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观察

新华社记者刘兆权、蒋芳

投身志愿服务的网红民宿、内外兼修的秀美庭院、形式多样的理论课堂、席卷全城的“点亮”行动……一粒粒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种子”在宜兴的土地上悄悄发芽、开花、结果。

内外兼修”成就人居秀美、乡风文明

“叔叔阿姨好,我是竹海村山里人杨宽,今天和大家聊聊如何发挥我们的绿水青山优势,用好党的乡村振兴政策,发展旅游民宿产业。”在张渚镇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桃溪浪花”宣讲团成员杨宽用宜兴话做开场白,迅速拉近了和台下七八十名村民的距离。

小杨的民宿是当地“网红”,月营收逾百万元。他认为这得益于自己“内外兼修”。“外”是住房的江南民居风格:白墙、青砖、黑瓦,木廊、流水、篱笆。环境清雅舒适,深受住客欢迎。而“内”的秘诀则藏在他的堂前屋后:大门口支着一个小亭,摆上了水壶茶碗和桌椅,供过往游客歇脚;屋后则开辟一处“朗读吧”,为市朗诵协会和一些公益组织提供免费活动场地。

“这就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的妙用。”杨宽告诉记者,参加宣讲团让他获得了更多合作伙伴,丰富了民宿的业态;“朗读吧”带来了免费的高品质文艺活动;员工则通过志愿服务完成了“团建”,“兼修让我多赢”。

这家民宿是张渚镇的缩影。

走进张渚镇石罗墩村,红花绿树间点缀着盆景,假山间流淌着潺潺泉水,户户农家院,不输小公园。“农民是乡村的主人,农民的秀美庭院是美丽乡村最好的风景。”张渚镇党委书记张敏说,为了激发大家创建秀美庭院的热情,该镇已经拿出上百万元鼓励示范户用自家的“小景观”扮美乡村“大环境”。

“对我们不仅有硬件指标,还有文明考核。”石罗墩村村民朱国田告诉记者,创建秀美庭院不光要求景美树绿,更要家风和谐,而且每户每年志愿服务时间不得低于10小时。

三年多来,张渚镇已有400多户农民参与到秀美庭院的创建中,其中59户被评为星级示范户,注册志愿者达10884名,占全镇人口的15.1%。

宣讲课堂下田间,文明新风进心间

在宜兴,高校思政课能“下”田间,民间讲师能“上”讲台。

宜兴环保科技工业园里,一家名为“晓LI的家”的理论宣讲课堂引起记者注意。课堂上,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唐忠宝正在给“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志愿者进行辅导。课后,他又带着50多名学生赶赴西渚镇白塔村,为村党总支书记欧阳华讲了一堂课。

“把课堂搬到看得见青山绿水,闻得到花草和泥土芬芳的乡村振兴最前沿,这是高校思政课的一次全新探索。”唐忠宝说,江南大学已和宜兴多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合作,常态化开展辅导交流。

“过去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的情况变少了。”宜兴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徐早其认为,这是因为试点工作启动以来的452场宣讲,选题都来自百姓“点单”。不仅如此,讲师队伍也很接“地气”:有酒店老板、学校老师、青年企业家、返乡大学生等各路人才,赢得了听众喜爱。

思政课堂、秀美庭院之外,更有不少地方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生动现场。

宜城街道谈家干社区推出了一个“让爱循环”项目,通过积分卡,把居民、商铺、物业等串成一条“爱心链”,志愿者人数从去年的100多人增至今年的400多人。社区负责人介绍,原本居民、社区与物业之间易发矛盾,但文明实践活动有效拉近了三者距离,既化解了矛盾又提升信任。该小区物业费收缴率从原来的不足20%上升至今年的80%。

百姓当家,“点亮”一城文明新风

政策多了,不见得老百姓都能听明白;形式活了,不见得老百姓都愿常参与。为避免文明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宜兴建立“点出你的需求,亮出我的服务”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精准服务。

今年3月起,人们常常能看见一个杜鹃花标志,它标志着遍布宜兴全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共计1个中心、18个所、312个站。当地居民如有服务需求,既可以就近反映,也可上网提交,包括理论宣讲、教育文化服务、科技科普服务和文明健康服务等。在需求菜单基础上,各部门和各志愿服务队有的放矢,不断升级服务,实现了“点单—制单—买单”的良性循环。

外来务工人员高志国暑假将孩子送进了“云朵工厂”青少年公益课堂,他说:“趣味数学、经典阅读,还有二胡、乒乓球等才艺课程,既解决了孩子无人照看的难题,又能提高学习成绩,一举两得。”

人人做主、人人受益。精彩纷呈的志愿服务蔚然成风,离不开一支强大的志愿者队伍。据统计,宜兴全市注册志愿者超过32万人,示范团队1050多个,累计服务时长438.5万小时……加入志愿者团队成为众多市民的共识。

“新时代文明实践就是要走到基层、走进群众,真正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而对于宜兴这样的县级市而言,则要解决好‘最后一米’的落地任务。”宜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沈晓红说。

  • 分享到:
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三元新闻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网未注明“来源:三元新闻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三元新闻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相关阅读
    [更多]三元新闻
    [更多]基层快讯
    [更多]三明新闻
    • 主管单位:中共三元区委宣传部 地址:三元区政府大楼宣传部
    • 热线:0598-8220165 投稿邮箱:syxww8393106@163.com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闽ICP备18015346号 编号:3512021004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210045 中文域名:中共三明市三元区委宣传部.政务
    • 全国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电话:12377  举报网址:http://www.12377.cn